兰海400电话400-819-1133

兰海家庭教育·引导青春期孩子认识自己和未来,比方法更重要的是……

作者: 曾利利发布时间: 2020-03-17 来源: 兰海说成长官网 关键词: 兰海家庭教育,孩子青春期引导

  青春期的孩子,确实有独立自主的需求,但是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萌发在前,能力的发展却在后,在能力和意识不匹配的时候,他们会遇到很多的疑问,和困惑。

  这些疑问和困惑,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对自己的认识并由此引发的困惑;

  二是对未来的认识并由此引发的困惑。

  对于他们的疑问和困惑,父母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而是需要陪伴着孩子一起面对。

  那么,引导青春期的孩子认识自己和未来的方法有哪些呢?

  在谈方法之前,我想先来说说更重要的事情——方向。

  很多父母都希望为孩子的教育多做一点、做快一点,生怕做少了,做慢了。但其实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向是正确的。

  只有保证了方向的正确性,对于孩子的教育才有正向的价值和帮助。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策略在方向上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出现做得越多错的越多,做的越快错的越离谱的情况。

  所以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策略之前,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方向是对的吗?

  这个方向,我称之为青春期教育策略的指南针,这个指南针包含三个方向:

  指南针的第一个方向是未来。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一个孩子不断学习各种能力,是为了更好的应对未来的社会。

  作为父母,我们过往的经验确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站在现在回看过去,我们可能会发现走了一些弯路,留下了一些遗憾,以及一些未达成的心愿。

  如果基于此就对孩子提出必须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的要求,那很可能就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阻碍,因为我们的要求和期待是基于当时我们所成长的环境和社会发展。

  也有些父母因为走过弯路,所以允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更多自主的探索,尊重孩子的决定与选择,这样的经验,就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加速他们的成长,因为这样的教育策略是基于未来的。

孩子们的青春

  指南针的第二个方向是希望。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们经常会抱有一种忧患意识,我们会倾向于向孩子渲染,如果你不这么做,未来的你就会多么的糟糕。

  比如:你考不上一个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未来也就无法找到一个好工作。

  可是,孩子听到这种言论之后的感受是什么呢?是否会产生动力呢?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老板为了激励你和你进行谈话:

  一种说法是:你要好好工作,否则我就会开了你。

  另一种说法是:好好工作,年底给你升职加薪。

  两种说法,目的都是为了激励员工,但面对老板的第一种说法,我们内心可能会恐惧、担忧,同时也可能会三心二意,一边工作一边寻找别的机会,因为要为自己找退路。老板的第二种说法,则会让员工产生希望和动力。

  所以,当孩子对未来还不是很清晰、对自己能否适应未来还不是很确信的时候,过渡渲染危机意识,不仅不会激发孩子的动力,反倒会成为孩子的阻碍。

  因为当一个人看不到希望,但又感受到困难重重的时候,会很容易放弃,足够坚定的希望才会激发孩子的动力。

激发孩子的动力

  指南针的第三个方向是开放。

  面对未知,有时候我们为了消除不确定感,会屏蔽掉一些成长和学习的机会,直接对孩子说“不”。

  比如,现在有很多孩子喜欢游戏,他们希望自己未来可以成为一个职业玩家。面对孩子的这种想法,不同的父母会采取不同的方法。

  有些父母会觉得把游戏当职业不靠谱,所以直接对孩子说不。

  有些父母会抱着好奇与孩子交流:你为什么希望做一名游戏玩家?你知道的做的很优秀的职业玩家,你觉得他们身上有什么样的特质?他们是怎么走上游戏玩家这条道路的呢?你知道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成为一名游戏玩家吗?

  在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原来一名优秀的职业游戏玩家,需要具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灵敏的反应速度,还需要具备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等。这些,不正是我们希望孩子具备的能力吗?

  所以当孩子的想法或行为不被我们理解和接受的时候,不要马上说不,抱着好奇与欣赏与孩子交流一下,这件事情中,到底有哪些可能性呢?

家庭教育

  知道了这三个方向,怎么辨别对孩子所实施的教育策略是符合这个方向的呢?

  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实施,更多是通过沟通互动完成的,所以要觉察在我们与孩子的对话中,是否抱有未来、希望和开放的信念。

  如果我们不确定自己是否做到,那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与孩子确认:我和你的对话,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在沟通互动中,有时候感受比事实更重要。也许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未来、希望和开放,但是孩子没有感受到,那么这样的对话就很产生真正的价值。所以最好的辨识方式就是与孩子确认。

  确定了方向,哪些具体的方法可以促进青春期的孩子认识自己和未来呢?

  这里我想给父母们一些思路,需要说明的是,我给的方法只是举例示范,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各位爸爸妈妈可以在符合教育指南针的前提下,创新尝试其他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成就事件访谈。

  在家庭中形成一种仪式感,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家庭会议的内容之一,就是父母和孩子每人讲述一件近期让自己感觉到特别有成就的事情。当孩子讲述完自己的成就事件之后,父母可以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如下:

  1、你是如何做到这件事的?有没有哪个细节让你印象深刻?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孩子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画面可能是不同的,这会让孩子发现在这件事情中,真正让她有成就感体验的是什么,她在意的是什么。

  2、在这个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呢?

  通过沟通这个问题,会增加孩子的信心和希望,这么大的困难,我都有办法克服。那么下一次,也许困难不一样,但是在每次困难中积累的信心是可以迁移的。

  3、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什么原因激励你坚持下去的?

  激励孩子坚持下去的原因,其实就是在孩子心中最为重要的事情,这是让孩子在逐渐发现并建立他的价值观。

  4、当你做到这件事的时候,你身边的人如何评价你?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别人的认可也是提升孩子信心的方法之一。

  5、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哪些能力或者方法,是以后可以继续使用的?

  这是在启发孩子,有哪些能力是可以迁移,当孩子做的越好,就越愿意做,所以反复的练习,会让孩子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在实施这个方法的过程中,有一些我们需要关注的点:

  第一,这是家庭之间的相互访谈,也就是当我们访谈完孩子的成就事件之后,也请父母讲述一件生活或工作中让自己感受到成就感的事情,并接受孩子的访谈。因为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中发生的事情,也是孩子认识社会,了解未来的方式之一,同时这也会让他们对父母有更多的认识。

  第二,以上的这些问题,是刚开始还不熟练的时候可以套用的一种模板,如果父母和孩子练习熟练以后,可以不局限于上面的对话方式,对话的内容可以修改,请谨记我们的教育策略指南针,未来、希望和开放。

家庭教育策略指南针

  第二种方法,为自己颁发荣誉证书。

  这个方法同样可以作为家庭的一种仪式感。

  每隔一段时间,比如每个学期、或每个月,家庭中的每个家庭成员为自己颁发一个荣誉证书。

  我们也可以把这件事和成就事件访谈一起,在访谈结束以后,每个家庭成员为自己颁发一张荣誉证书。

  需要明确的是,这是自己为自己颁发,不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颁发。

  为什么这样做呢?作为孩子,他们已经习惯了接受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期待和评价,但这只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方式之一。比这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他们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这也是青春期的孩子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为自己颁发荣誉证书的时候,没有标准、没有限制,只要孩子认为自己做到了、进步了就可以,无须与任何人做对比。

  我们需要为孩子创造这样的一种仪式感,让孩子向我们展示,他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让他们知道,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更重要。

  当这件事成为家庭中定期举行的一个活动,那么在下次颁奖之前,孩子就会提前思考,我下次要为自己颁发一个什么样的荣誉呢,这其实是在激发孩子对下一阶段的期待和目标感。

  上濒的营地活动中,有一项常规项目是营地会议。我每次带队的时候,会在最后一次营地会议中,为孩子们设置这个活动。每次孩子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总能给我留下很多印象深刻的画面。

  比如有些孩子,我观察到他在每天的营地任务中表现是很出色的,但是他却不知道可以为自己颁发什么样的荣誉;

  也有一些孩子,会主动跟我确认:利利,你觉得我这件事有突破吗?

  还有的孩子一边嚷嚷着我才没那么自恋呢,一边躲在角落里认真地书写;

  还有一些孩子,很快就能完成,然后主动去帮助那些不知道该为自己颁发什么荣誉的孩子,告诉他在哪件事上做得特别棒。

  当我最后把他们完成的荣誉证书在整个团队面前一一地颁发给他们,你能看到他们眼睛中闪亮的光。

家庭梦想版图

  第三种方法,制作家庭梦想版图。

  这也是一个家庭成员集体参与的活动,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

  1,用导图、列表,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未来,你的人生中那些令你怦然心动的梦想。

  如果有些梦想你有比较明确的希望实现的日期,那么就请标注上,如果你希望实现,但是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那也没有关系,记录下来就好。

  梦想没有具体的限制,只要你想去尝试某件事,只要你想实现某个愿望,都可以。人际关系、旅行、工作、家庭、学习、娱乐、物质、荣誉成就等等,梦想无大小,只要你想就可以,不用考虑如果实现不了怎么办。

  2、通过网络搜索、自己绘制、或利用过期杂志等,选择一张最能代表你梦想的图片,或与梦想实现后的情景最相符的一张图片,打印出来或剪下来。

  3、每一个梦想都找到与之匹配的图片后,把他们组合在一起,粘贴在一张大的白纸上,挂在家庭中最方便看到的位置。

  4、全家召开一个梦想发布会,每人讲述自己的梦想版图。

  其他家庭成员带着好奇和赞赏去欣赏发布者的梦想版图,并采访他:你这个梦想好棒啊,是什么样的时机引发你有了这样的梦想呢?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图片作为你梦想的代表呢?想象一下,当你这个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我可以为你的梦想做点什么吗?

  采访的对话不局限于这几个,总之,还是要秉持着指南针的方向。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版图,一份电子版便于我及时更新,一份打印版的,我把它压在我书桌的玻璃板下面,我能够经常看到这些图片,我也会随时在每张梦想图片的背面写上一些信息,包括并不限于我期待它实现的日期,我需要为这个梦想做的准备等。

  每次看到这些图片,我心里就特别满足。一年过去,我发现一些梦想已经被我实现了,一些梦想可能我已经不想去做了,把它删掉了,同时我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梦想,那种感受就是觉得人间是值得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孩子敢于想未来,同时图片比文字更有视觉的感染力,文字写完我们一般就收起来了,图片我们可以随时欣赏,并提醒自己。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看到父母也是有自己梦想的,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梦想,我们是彼此支持的关系,而并非父母对孩子一味的要求。当孩子去思考梦想的时候,就是在思考未来。

  最后再强调一下梦想发布会的原则:抱有开放、希望、未来的信念,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梦想,不去评论孩子的梦想,不去质疑孩子的梦想,不去打击孩子的梦想。

  梦想是会变化的,所以可以修改,可以删掉部分不想实现的梦想,增加新的梦想。梦想是用来引领方向的,实现不了也没关系。

孩子实现自我理想

  最后,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是一位妈妈面对女儿梦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上濒的成长顾问刘彧和她的女儿雨晴。

  刘彧的女儿今年初三,前年的某天,女儿在和她聊天的时候,说她有一个梦想:她特别想独自一个人,去一个没有人认识她,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来看看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其实当她的女儿这么说的时候并没有想好要去哪里,以及去做什么,她只是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

  刘彧没有否定孩子,而是带着好奇和想象,问了很多问题:你觉得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想在那里做什么呢?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你想变成什么样的人呢?这是个什么样的冒险旅程呢?

  在对话中,刘彧感受到这是女儿很真实的、很强烈的梦想,所以她说:好啊,我们来讨论一下,怎么实现这个梦想呢?最后他们一起协商决定:利用假期,来一个短暂的微留学,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和陌生的人一起生活,可以找到女儿想要的生活体验。

  于是在寒假,她的女儿去新西兰开启了一段充满冒险之旅的留学体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祝愿每一个孩子,在父母以及上濒的支持和陪伴下,都能够发现自己的梦想,大胆说出自己的梦想,并在梦想探索的过程中,对自己、对未来有更多更清晰的认识。

家庭教育指导师加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