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说成长·世界读书日,给0-14岁孩子的100本书
家庭教育
上濒教育研究院高级讲师
家庭教育高级咨询师
国家高级家庭教育培训师
500小时以上专业咨询服务
服务家庭100+
2020年的春节,相信大家都是在不安中渡过的,新冠病毒疫情动员了全国力量,举国封闭在家,各行各业延迟复工,孩子们延迟开学。
但很多时候,“危机”往往可以转变为“机遇”,我们可以怎么做,利用现有条件,把这场重大的公共危机事件,转变为孩子成长的“机遇”呢?
2003年的非典,因为员工感染,淘宝工作人员500多人全部被隔离在家无法上班,在隔离期间,淘宝反而利用了网络平台,对线上业务进行了拓展,以此为契机发展成为今天的大淘宝;
非典期间的京东,也是在那场疫情中间开始发展线上业务。到2004年底,京东关闭了全部实体店,彻底转型做电子商务。才有了我们今天熟知的大京东。
1592-1594年,伦敦因流行瘟疫,大部分剧院关闭,莎士比亚在此期间完成了两部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维纳斯和阿都妮》、《鲁克丽丝受辱记》。
1665年鼠疫肆虐伦敦,牛顿却利用这两年,开始了数学、力学和光学上的一系列伟大的发现。
1508年,36岁的王阳明被贬谪贵州龙场,在这个异常艰苦生存环境极端恶劣的地方,他不仅没有走向“死地”,反而完成了生命中的“脱胎换骨”。史称“龙场悟道”。
2008年发生512地震后,温家宝总理来到北川中学,看望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子,总理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在黑板一侧一笔一划竖着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
但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是:“多难”并不一定导致“兴邦”,“多难”是客观现实,“兴邦”却是主观选择。对“多难”的反思和行动,才能真正造成“兴邦”的结果。
危机这个词,里面的机,可以理解成时机,也可以理解成机遇。
从每个家庭的角度来看,面对疫情的国家总动员,延迟开学,在家隔离,如果就像开头说的那些场景,面对疫情,我们除了担心焦虑疫情的蔓延,担心孩子闷在家里没处学习,因为开学了孩子也不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天天跟孩子争吵,那这样的面对方式,危机确实就是危机,只能是给人造成困扰。
面对危机的态度、方式、行为和思考,才能真正成为机遇。
这次疫情给很多家庭按了“暂停键”,从以往高速运转的节奏中停下来。最开始带来的,可能是恐慌、彷徨和不安。
但同时也是给我们每个家庭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审视教育的目标、反思教育的内容和落实教育形式的“机遇”。
很多危机会促使人们回顾历史,思考历史上的类似事件人们如何处理和应对的方式。
在面对这次疫情的过程中,相信从很多渠道,有很多资源,都可以帮助孩子看到和学习到很多有关病毒的知识,包括:
●病毒从哪里来?
●病毒是如何让人生病的?
●病毒的传播途径都有哪些?
●防范疫情人们为什么要居家隔离、戴口罩、勤洗手?
推荐资源:纪录片《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作者:回形针PaperClip
推荐理由:简明直观易懂,9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看明白病毒及传染病防疫的基本原理。
还可以延伸讨论的话题有:
●人类历史上还出现过哪些影响重大的传染病?
●跟传染病抗争的历史,人类取得过几次胜利?
●有哪些病毒已经被人类降服了?哪些还没有?
推荐资源:书籍《病毒星球》
推荐理由:这本书让人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人类在万物中的位置。
疫情,或者突发事件,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拓宽孩子知识领域、帮孩子发展好奇心、对学科学习进行有益拓展和补充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提前接触到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知识。
每天关注疫情数据,还能帮孩子提前了解统计、概率等跟数学学科相关的知识。
对传染病史的探究,有机会从另外的角度理解政治、国家、历史、地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跟随突发事件和孩子关心的事件,顺应孩子注意力的方向引申和扩展相关知识,这其实是最高效的、非常适合孩子认知发展的方式。
疫情期间,是孩子了解社会、提升社会能力的良好契机。
疫情来临时,孩子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学校封闭,停课停学,不能出去玩。除此之外,社会还有很多面是孩子们所不了解的。
也许爸爸妈妈会觉得“孩子什么也不懂”、“告诉孩子白白让他恐慌没什么好处”。
这样的处理反而错失了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认识和关注,提升社会能力的时机。
这是一场全国参与的公共危机事件,它严重打破了生活秩序,与生产秩序。
就如同我们身体里的器官和系统一样,在健康指标正常的时候,很难注意到这些器官或系统的存在,举例来说:平常人们很难意识到心脏的存在,只有心脏疼或者心跳过快或过缓的时候,才能意识到心脏对我们的重要性。
我们的社会跟人体很相像,也像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一样,平时我们正常上班,上学,想要教给孩子社会是如何运转和组织的,其实不容易,因为孩子的感受不直观。
利用身边资源,帮孩子了解社会,思考自身,树立理想。
即使每天封闭在家,生活中其实还是有很多不同角色,可供爸爸妈妈跟孩子一起认识社会。
我们可以先从身边人们开始,引导孩子认识近处和远处的“他们”。
你一个,我一个地跟孩子聊生活里的这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平时做什么,现在多做了什么……
可以跟孩子聊的人物包括但不仅限于:
●小区的工作人员在做什么?
●公交车、地铁的工作人员在做什么?
●超市、小菜店、水果摊的工作人员在做什么?
●爸爸妈妈在做什么?爸爸妈妈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在做什么?
●幼儿园、学校、课外班的老师在做什么?
●熟悉的大饭馆小饭馆在做什么?
●外卖、快递叔叔在做什么?
●科学家、科研工作者们在做什么?
●城市管理者在做什么?
●程序员叔叔在做什么?
●旅行社、旅行网站在做什么?
●你认识的别的孩子在做什么?他们的爸爸妈妈或亲戚在做什么?
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导和帮助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认识身边平时视若无睹的这些岗位和人员,他们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转起了哪些作用,孩子就能了解到维持人们正常的生活,还需要很多很多不同的人坚守在各自岗位上。
感恩的心不是一句漂亮话,而是真正看到和理解到对方做了哪些,有多重要,对我们有什么意义,这才是真正的感恩。
这不光是一个理解和认识社会如何运行,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都在做什么,同时还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启蒙、自我认知和促进学习动机的良好时机。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还可以进行一些延伸类型的讨论:
●假如20年后,社会再次经历这样一场危机,你希望那时候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会做什么样的事?
●现在的你跟未来想成为的那个人之间还有哪些差距,要减小这些差距,你打算怎么做?
在日常节奏紧密的学习任务中,孩子们往往只能从社会的一个小角,去理解和认识整个社会。
当一个孩子的长远目标,跟当下的学习生活和内容基本看不到关联的时候,孩子们很难在心底深处认可学习是一件重要的事,很多孩子都处于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的状态下,而学习动机,或者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跟学习目标(或者说理想的建立)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建立理想,就是在“充分认识自我”跟“充分认识外部世界”之间,搭建起来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这个人的“理想”。
我们现在常常看到一个孩子总是说,我没什么追求,没目标,人生没意义。就是因为孩子在过往紧凑的学习生活中,没机会向内好好了解自身,更没机会向外了解世界。
两头都不通,他怎么可能有理想?
引导他们看到更多更真实的世界,对真实世界里的各种人都有了了解,对各种不同职业、岗位、行业的特点,需要的能力都有所了解,再跟自己身上的爱好、特点、能力范围相比对,最后再确认这是自己愿意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当孩子真正能寻找到自己的目标,那“学习的意义”、“学习积极性”这些问题,就都是水到渠成迎刃而解的事情了。
所以,疫情其实是帮助孩子了解社会,思考自身,树立理想的良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