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400电话400-819-1133

0-6岁小孩子缺乏安全感,家庭教育中你一定要做的是这几件事

作者: 家庭教育者发布时间: 2019-11-18 来源: 兰海说成长官网 关键词: 小孩子的安全感,0-3岁孩子安全感

  最近兰海老师(@超级育儿师兰海)的微博,收到这样一条私信:
超级育儿师兰海微博互动

  这位困扰的妈妈说孩子6周岁,依然没有安全感,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相信看到这个问题屏幕前的你,也一定有共同感呢?

  “爸爸妈妈去上班,小孩都哭撕心裂肺得难舍难分。”

  “每天去幼儿园,都要全家上阵、连哄带骗!”

  “上次带她的姥姥去买菜,宝宝守着大门哭了半个小时!”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家就是孩子的全部,在家里才是最有安全感最放心的地方。

小孩子的安全感

  固定的作息、熟悉的家庭环境、专属的照顾者,这些都为孩子的内心编织出一张安全感的大网,使他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安心、快乐。然而随着孩子从家庭走入社会,陌生的环境和照顾者常常会使孩子敏感的一下子难以接受。

  那么问题来了,父母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安全感的定义:

  一、什么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种心理状态,个人的安全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包培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心理环境。

  物理环境指的是存在的物品、设施、天气,比如桌椅、灯光、窗帘,鞋子,衣服,天气等等。

  人文环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环境,比如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其他人员之间构成的关系。

  心理环境指的是人的心理特征、状态,以及一个群体的心理特征、状态。

  充分的安全感会让孩子有独立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适应新环境,遇到失败会把原因归结于事情,而不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二、安全感对孩子有多重要?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依赖别人,在团队中总是妥协自己的想法,不敢参与竞争,害怕接触新事物。

  因为安全感属于心理环境,个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其在获取知识和能力上的意愿,以及对于生活的幸福感受。婴幼儿时期个体安全感的建立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最为紧密。

  童年时体验到的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的、前后一致的爱,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这些都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父母需要摆脱自己的行为惯性,有时候脱口而出之后我们才意识到是错误的。

  安全感的建立特别考验的是父母对于自己行为的体察,考察父母是否有前后一致的爱,并延续到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

  三、兰海老师分析出孩子不同阶段的安全感是不一样的

  第一阶段——“我能活下来吗?”

  这个问题代表处于第一个阶段的孩子,刚出生的孩子,他们大脑里的问题就是:

  “我有足够的食物吗?我能睡觉吗?”

  这也是马斯洛心理需求最基础的需要一一生理需要。

  所以这个阶段,家庭成员需要及时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婴幼儿时期的孩子通常只能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当然,这个阶段孩子也在和我们互相磨合,以找到最佳的方式。

孩子安全感来自哪里

  第二阶段——“我能做我自己吗?”

  这个问题代表处于第二阶段的孩子,当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孩子们也就进入到安全感需求的第二个阶段。

  我能做自己吗?孩子在18个月以后,他的自主意识开始增强了。

  我能做自己吗?我把东西扔在地上,你帮找捡起来,这是我的愿望。

  这个时候的孩子,由于运动能力的发展,可以爬,可以走,他们需要的物理环境也就大了。

  于是,他们想要进行更大的探索,由于他们对“危险”还没有概念,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认知还不准确,所以孩子和成年人在判断上相差很远。

  我们都遇到过很多不想去幼儿园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和孩子一起讨论第二天他要穿什么衣服,他会带什么玩具去幼儿园。

  让他对第二天的幼儿园生活充满期待,而这个期待就是他能自己选择,他能做自己了。

  第三阶段——“我足够好吗?”

  这个问题是3岁以上的孩子内心的提问。

  孩子们开始留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一个鼓励、微笑、拥抱都是孩子们得到的首定的回答。

  这个发展规律要求父母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这也是一个证明自己“足够好”的机会。

  家庭成员和教育者都应该在生活或教学中,根据孩子的能力提出目标,当孩子们不断探索完成之后,我们给予积极的反馈,会让孩子们内心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四、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行为及解决办法

  安全感的建立在于生活,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些破坏孩子们的安全感的行为和解决方法。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1、父母吵架。

  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是非常破坏孩子的安全感的,而很多时候父母会以为孩子小不理解。确实孩子在小的时候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但是恰恰由于他听不懂,他更多的信息来源是大人的表情、音量、动作等。所以你会发现孩子们会被吓住,会哭,会蜷缩身体。

  方法: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如果真的没控制住而吵架;那一定要尽快有一方先平复情绪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吵架并不是因为“你”不好,才吵架的;吵架是因为爸爸妈妈自身的问题导致的;你一定很害怕,爸爸(妈妈)感觉非常抱歉;然后去拥抱孩子,让孩子感觉到(ta)是安全的。

  2、没有说明原因的离开。

  我们经常会偷偷地走,这种行为可能在很多家庭里面都有。我们瞒过了一时,可能在我们离开20分钟后,孩子才发现,开始哭。但是经常这样做的话,我们要出门会变得非常非常困难,因为孩子对关门的声音都会很敏感。

  方法:我们偷偷走的一个原因是不忍心看见孩子哭。如果要在两者中选择,我们宁愿选择告诉孩子,也不能偷偷溜走。

  3、没有给予足够的拥抱和身体接触。

  在孩子哭闹时、发脾气时,选择不理孩子是最错误的方法;这个特别重要。

  方法:有力量地传递安全给孩子,让他们从拥抱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安全感。

  4、威胁不听话就要离开。

  这就是前后不一致的爱,你不听话了我就不爱你了,我就走了。

  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一下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听话;找到原因后试着用孩子的口吻说出孩子的想法“你是不是想告诉妈妈,我特别喜欢这个玩具”,“你肯定是在想我非常想吃,为什么不给我吃”等等,并不是孩子不想说,只是他(她)还不善于表达自己;把孩子内心想法通过父母的口说出来,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见。

  5、在没有告知孩子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把孩子的玩具送人。

  在大家眼中没有用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特别重要。他不玩也不想送人,这不是自私,实际上他真正舍不得送的是玩具给他的情感。这种做法伤害了孩子的物权,损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方法: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愿意还是不愿意,不能强求孩子;可以跟对方说这是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他还想要玩,如果你特别喜欢的话,可以告诉我;等他愿意分享给你的时候,再给你送过去好吗。

  其实很多问题不是孩子自身出现的,而是家长不明白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没办法想大人一样正常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导致了孩子对环境、对父母产生了不安全感,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到正遇到问题的你。

家庭教育指导师加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