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说成长·世界读书日,给0-14岁孩子的100本书
家庭教育
独立生存,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这个词语的频繁使用体现了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期待。
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独立?什么样的人才能在独立中实现自我?什么样的人才能在独立中运用资源让自己像一个团队在努力呢?
答案就是这个强大的个人必须拥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TA需要有清晰有效的目标,需要能根据自身情况和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需要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消除外界干扰,需要对自己进行评估然后再次根据目标调整计划。
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在亚里斯多德关于读书方法的专门论述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监控与调节的思想。在本世纪初,瑞士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美国教育家杜威(Dewey)、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e)等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论述、研究了认知活动中的自我监控与调节问题。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说明了自我意识过程,积极监控行为以及批判性评价能力在认知活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齐默尔曼(B.J.Zimmerman)等人提出的自我调节(self-regulated)学习理论,整合了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比元认知理论更进了一步。可见,元认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在人们的学习、心理、动机和行为等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必将更加精确和深刻地揭示高级认知过程的本质,以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对于成年人来说,自我管理能力体现在工作表现上,体现在家庭生活中,体现在个体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需求上。
成年人所具备的这些能力并不是突然就有了,而是在成长中不断积累的过程。
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体现方式各不相同。
那对于孩子来说,自我管理能力是怎么体现的呢?
有一句我们经常来形容孩子的话“这孩子心里有数。”一个心里有数的孩子代表着TA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在什么时间要干什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于是,我们发现对于心里有数孩子,父母操心的地方是最少的。因为孩子自己能掌握好自己的时间进度。而总让我们操心的孩子不会设立目标,事情一再拖延,毫无体会成功快乐的体验。
那么这些“心里有数”的孩子是如何培养的?
首先,这些孩子都享有一定的自由。比如安排自己时间的权力,有决定要做事情先后顺序的权力,当然也包括犯错的权力。
其次,这些孩子都了解或掌握自己的资源。他们有时间资源、有场地资源,有父母或者老师提供适时的帮助,或者其它寻求帮助的途径,并且有反复练习的机会。
最后,这些孩子都有过对自己的结果负责的经历。
通常,大部分的父母并没有足够的意识自己的哪些行为习惯给到了孩子成长机会。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
但作为教育者需要的是“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来帮助孩子在成长中获取这种能力。
1、自我评价
帮助TA建立对自己的评价,包括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自己在哪些环境下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什么是最容易影响注意力的分散物。
2、目标设定和策略计划
帮助TA设定的目标一定需要是切实可行的,如果对于需要提高自信的孩子,目标需要设定低一些让TA有机会尝试成功的快乐;对于争强好胜的孩子,目标设定可以相对高一些,变得更有挑战性。并且和孩子一起分析要达到目标需要有哪些策略。
3、时间策略和管理策略
帮助TA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管理,这也是对资源的一种管理。需要一步步和孩子分析可以挖掘的时间和可利用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可用来玩耍的时间。
4、补充策略
另外,我们需要帮助他设想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制定的策略并没有达到效果,还能有哪些补充策略能够帮助我们完成目标。
5、策略执行和督导
帮助TA能够坚持制定的策略并达到自己的目标。孩子需要我们的陪伴、鼓励、督促,最后TA才能体会到坚持的快乐
6、自我评价
帮助TA对1-5的过程进行评估,找到下一次可以提高的地方或避免发生的错误。
我们发现虽然有些父母并不知道SELF-REGULATION的理论,但是由于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完成了上述过程。
但是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家庭,还有学校。那么,学校中是否给到孩子能够完成以上6个步骤的机会呢?
从自我管理的教学方法来说,老师需要和每一个学生制定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由于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所以目标不同。
建立目标之后,学生需要思考达到目标的方法,比如上课注意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并有可能找到更多的野外资料进行复习。
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自己评测完成作业的速度并根据自己的生理规律安排学习时间,在容易疲劳的时间内安排杂事。并且把每一次考试作为自己不断自我评价的机会,比如期末考试的目标是90分,第一单元达到95分则可以视为这个阶段的学习是有效的,如果低于90,则需要研究原因。期末结束后,老师和孩子一起分析这学期的得失并共同制定下学期目标。
如果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在学校学到了就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除去知识以外长在自己身上的能力,把需要孩子进行思考和反思的内容交由父母去完成,比如每天在作业本上签字;比如在家里就能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对。实际上老师也没有办法根据完成的作业情况掌握孩子对学习内容的真实情况。
遗憾的是,学校还是把重点放在传授知识上,而非真正对孩子有价值的终身能力培养上。
如果学校没有做的,家庭需要做。但在家庭沟通中不难发现我们和孩子一起在拼命的完成学校的任务,但是缺乏对自己的思考,对自己的评价和确认自己的目标。我们让孩子想得太少,做得太多。
如果家庭需要帮助的,社会教育机构应该帮助每一个有意识的家庭提高教育能力为孩子补上重要的一课。
对于孩子来说,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需要“机会”和“帮助”。
我们需要为孩子设定进行自我管理的机会,更重要的帮助他们完成其中的每一个环节。
在“少年常青藤”学习中,学院为每个孩子设定了一个挑战目标就是“结业”。结业需要达到一定的学分、达到社会服务时间、达到体育运动时间、达到阅读时间。
但是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呢?孩子们的资源是学院开设的各种课程、体育活动、阅览室开放的时间以及学院的作息时间要求。
于是孩子要评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整合资源制定出达到目标的策略和计划。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无法独立完成这些内容,因为无论三年级还是初三,这样的管理自己的机会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第一次。
他们有的会抗拒,有的会兴奋,有的嫌麻烦,有的彻底不知道应该怎么应对。
于是每个学院的院长会手把手的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和目标之间的关系,会每天晚上和他们回顾自己的进步,会和他们一起达到自己的目标。
但是离开学院之后怎么才能把习惯延续呢?毕竟生活的全部并不仅仅是学习,而我们多么希望孩子们的眼界能够更广些。
自我管理手册(SELF-REGULATION HANDBOOK)的出现能够帮助孩子把生活从学习上延展开来。
孩子们在学院中的目标是既定的结业目标,而自我管理管理手册需要孩子们自己设定在接下来的半年中的目标,其中有生活目标,有学习目标,有运动目标还有娱乐目标。也就是说常青藤学院里的自我管理是起步,而通过自我管理手册达到对于日常生活的管理才是真正的目标。
父母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是提供帮助,切实的帮助。帮助孩子们在面对需要掌握的内容时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掌握,从掌握到熟练运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方法,更需要的是我们的态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个人现在的样子都是由过去的每一天决定的,而今天所做的一切也都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孩子离长大成人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不能放弃每一天的成长。